夏季防暑降溫注意調(diào)節(jié)飲食
一、最佳的飲料:
1、白開水——中醫(yī)稱白開水是“百藥之王”。喝白開水應(yīng)選擇沸騰后自然冷卻的新鮮涼開水(20℃至25℃),這種白開水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,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(nèi),很快被吸收利用。喝白開水時最好加些鹽,鹽可以補充體鈉的丟失。
2、茶水——鉀是人體內(nèi)重要的微量元素,鉀能維持神經(jīng)和肌肉的正常功能,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。茶葉含鉀較多,占其比重的1.5%左右。鉀容易隨汗水排出,溫度適宜的茶水既解渴又解乏,亦是夏季首選飲品。
3、菊花茶——中醫(yī)稱菊花味甘苦,性微寒。《本草綱目》說菊花有清熱解毒,平肝明目的功能。菊花茶能夠降溫醒腦,清熱疏風;
二、最佳的蔬果:
1、苦瓜——中醫(yī)稱苦瓜味苦、性寒冷、能清熱瀉火?喙系奈⒖嘧涛,吃后能刺激人體唾液、胃液分泌,使食欲大增,清熱防暑,因此,夏天食苦瓜是最佳的選擇。用鮮苦瓜搗汁或煮湯,對肝火目赤、胃熱煩渴、胃脘痛、濕熱痢疾,皆為輔助食療佳品?喙吓葜频臎霾,飲后消暑怡神。我國民間自古就有“苦味能清熱”、“苦味能健胃”的經(jīng)驗之談。
2、番茄——中醫(yī)稱番茄甘酸、微寒、入肝、脾、腎經(jīng)脈,其功效可養(yǎng)顏美容、消除疲勞、增進食欲、提高對蛋白質(zhì)的消化、減少胃脹食積。夏令多喝用番茄煮的湯。既可獲得養(yǎng)料,又能補足水分,一舉兩得。
3、綠豆——中醫(yī)稱綠豆具有消暑益氣、清熱解毒、潤喉止渴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能預(yù)防中暑。綠豆對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顯作用,用綠豆煮湯有獨特的消暑清熱功效。惟一不足之處是綠豆性太涼,體虛者不宜食用。
三、最佳的肉食:
1、鴨肉——中醫(yī)稱鴨肉味甘咸,性微寒,具有滋陰養(yǎng)胃、清肺補血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可用于血暈頭痛、陰虛失眠、肺熱咳嗽、腎炎水腫、小便不利、低熱等癥!侗静菥V目》稱鴨肉“主大補虛勞,最消毒熱,利小便,除水腫,消脹滿,利臟腑,退瘡腫,定驚癇。”鴨肉不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(zhì)等養(yǎng)料,而且能防疾療病。
四、最佳調(diào)味品:
1、食醋——中醫(yī)稱醋味酸微苦,性溫,有散淤、止血、解毒、殺蟲等功效。酷熱出汗多,多吃點醋,能幫助消化和吸收,促進食欲。同時吃點醋有助于解除疲勞,保持充沛的精力。但感冒發(fā)燒就不宜喝醋,因為醋有收斂作用。
五、最佳的藥物:
1、仁丹——主要成分是薄荷冰、滑石、兒茶、丁香、木香、小茴香、砂仁、陳皮等。具有清熱解暑、避穢止嘔之功效,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藥。主要用于因高溫引起的頭痛、頭暈、惡心、腹痛、水土不服等癥。此藥能促進腸道管蠕動,緩解腸痙攣。中暑、急性胃腸炎、咳嗽痰多者服用為宜。
2、藿香正氣水——主要成分是藿香、蒼術(shù)、陳皮、白芷、茯苓、大腹皮、生半夏、等。具有解表化濕、理氣和中的功效,適用于夏季因天氣變化、室內(nèi)空調(diào)過低等原因引起的外感風寒、內(nèi)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、脘腹脹痛等癥。即是說,藿香正氣水可用于治療夏季感冒、腸胃型感冒、急性胃腸炎、消化不良等疾病。
3、十滴水——主要成分是樟腦、大黃、干姜、桂皮、辣椒、小茴香、薄荷油或桉葉油。用于治療中暑所致頭暈惡心,腹痛及胃腸不適等征,特別是夏季旅游常備的良藥。
4、清涼油——主要成分是薄荷腦、薄荷油、樟腦油、樟腦、桉油、丁香油、桂皮油等。具有清涼散熱,醒腦提神,止癢止痛。用于傷暑引起的頭痛,暈車,蚊蟲叮咬等,亦是夏季旅游常備的良藥。
炎炎夏日,酷暑難耐。要解暑降溫,預(yù)防高溫中暑,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。夏天日照時間長,天亮得早而黑得晚。因此,起居和作息時間,應(yīng)隨之作相應(yīng)的調(diào)整,以遲睡早起為佳。外出時最好穿棉、麻類的淺色長袖衣服,少穿化纖類服裝,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。有些人喜歡脫光上衣做事,實際上不但不涼快,反而會因紫外線照射曬傷。夏天中暑常常是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引起的,應(yīng)根據(jù)氣溫的高低,每天喝1.5至2升以上的水,最好是喝些鹽開水或鹽茶水,可以補充體內(nèi)失掉的鹽分,從而達到防暑的功效。以下提供一些防暑降溫的方法,大家不妨一試,如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中暑癥狀的就及時處理。
中暑處理方法:
1、立即將病人轉(zhuǎn)移至陰涼、通風處休息,有利于散熱。
2、補充水及電介質(zhì)。
3、用風油精或清涼油涂于病人的頭部太陽穴;口服人丹;十滴水;藿香正氣丸等藥物。
4、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點處理外,應(yīng)立即轉(zhuǎn)送醫(yī)院救治。